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胜利纪念邮票
http://s14/bmiddle/001ImFd2zy6UKGgu5SRad&69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9月晋察冀边区交通总局着手印刷“抗战胜利纪念邮票”,经过三个月的征集图稿、设计、制版、印刷,于1945年1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始发行,全套8枚,分为1元(红棕)、2元(橄绿)、4元(红)、5元(紫棕)、8元(浅紫)、10元(玫红)、12元(黄)、20元(浅绿),石印单色,到1946年全部出齐。图稿选用华北联合大学集体创作的“八路健儿疆场杀敌图”,图案上方半园形“抗战胜利纪念”,下部书写“晋察冀边区邮政”,左右两边为圆形立柱,立柱上下部分别为大小写面值。在审定邮票图稿时,有人对主图上使用青天白日旗提出不同意见。因当时抗战刚刚取得胜利,为顾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局,照顾历史情况,图稿得以通过。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政处张家口印刷局印制。在张家口市和晋察冀边区发行,邮票图案清晰,票幅大方,印刷精细,有民族特色,受到各界人士喜爱。抗战胜利初期,国共仍然是合作局面,全国邮件可以互通,许多信件在国民党统治区投送,也受到群众喜爱,保存邮票者甚多。也有人专程从北平坐火车或托人到张家口去购买抗战胜利纪念邮票收藏。
在发行大型抗战胜利纪念邮票之后,晋察冀解放区不断扩大。边区各级交通组织变革,邮政部门负责边区邮件的普遍服务,到1946年2月全边区已发展为5个邮区、14个邮政办事处、9个市邮局、155个县邮局、755个邮政代办所,需要大量邮票供应。此时国民党背信弃义,攻占了张家口,晋察冀边区仍回到阜平县。由于邮票用量不断增加,如仍按原版增印,用纸较多,成本较大,在当时形势下运输也有困难。为此,边区邮政管理局决定,采用“大幅抗战胜利”邮票图案,稍加简化,印刷较小票幅(20×21.5毫米),集邮界称之为“小抗战”邮票。
抗战胜利后各地解放区相应得到发展,为解决各地军民通信需要,相继发行邮票、收寄邮件,据统计从1927年到1950年,当时有171个解放区发行过邮票448套〔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但发行“抗战胜利纪念”邮票的解放区只有晋察冀解放区和山东战时邮务总局两地在当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国民党统治区在一年后才发行了相关邮票。解放区邮票一直是中外集邮爱好者追崇的收藏品,虽然纸张和印刷条件限制,邮票不像现代邮票精美,但由于时间久远、保存难度大,存世量越来越少。而盛世搞收藏者日增,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提高。